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为保证更佳的浏览体验,请点击更新高版本浏览器

以后再说X
NEWS

新闻与文章

新闻与文章

杏彩体育骨气才气 令中国人扬眉吐气

作者:小编 发布时间:2024-07-12 11:44:02点击:

  杏彩登录杏彩登录中国西北科学考察团的建立和长达8年的考察,是中国科学技术史上和中外科技合作交流史上的一件大事。被忧患浸泡的中华民族,在这次西北科学考察中扬眉吐气。

  19世纪中叶以后,随着列强侵华,一批接一批的外国“考察队”、“探险队”络绎不绝地进入中国西域,察看山川地貌、测绘地图、收集生物标本、勘察矿床、发掘历史遗址、窃取文物古籍、剥割石窟壁画并将盗窃所得源源不断地运出境外,去充实他们自己国家的博物馆、陈列馆,国外有30多个博物馆展览着中国古代的稀世珍宝。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满清、昏庸误国,毫无文物保护意识。辛亥虽然推翻了满清朝廷,但社会动荡不安,国人生活麻木,思想窒息,数千年封建统治的陈规陋习禁锢着人们的头脑,一任窃贼肆无忌惮地将大批中国的科学、艺术财富流向境外而习以为常。

  世纪之交,中国部分知识分子学习了先进的科学技术, 又经五四和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洗礼,解放了思想,对列强的文化侵略感到刻骨铭心的伤痛。1927年,我国的优秀知识分子团结奋斗,签订了与外国人平等合作考察西域的协议,在尔后的考察中又努力奋斗取得了辉煌的成果,为中国人争了气,由此结束中国文物不断流失的屈辱历史。

  1926年,德国国家航空公司(Luft-hansa)打算开辟从柏林经北京到上海的空中交通线,需要了解沿线的地理环境和气象条件(特别是盛行风向),欲组建一支考察队伍作详细调查。

  瑞典的地理学家、探险家斯文赫定(Sven Hedin)对我国西域有浓厚的兴趣,一直盼望能率领一支包括多种学科专家的队伍到中亚腹地作全面、深入的考察探险。

  斯文赫定何许人?自1890年以后,他曾4次来中国新疆、探险考察,到过“冰川之父”慕士塔格峰,“世界屋脊”青藏高原,3次进入“死亡之海”塔克拉玛干沙漠及其东部的罗布荒原,漂流过叶尔羌河和塔里木河,1900年偶然发现被沙漠湮没了千年的楼兰古城,1901年又专程到该地进一步发掘。许多发现使他饮誉考古界,逐渐成为世界著名的“中亚探险家”。以他的声望,获得了德国航空公司开辟航线考察的委任和经费的供应。

  1926年底,斯文赫定领导的德国、瑞典科学家来到中国,自称“远征队”,准备对新疆、甘肃一带作航线考察和考古研究,得到北洋政府许可,通过农商部矿政司顾问、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与地质调查所签订了一项协议。凭此,斯文赫定可以向我国西域通行了。但1927年3月初,协议的内容传出后,引起我国学术文化界强烈义愤,因为协议中有两点让人不能容忍,这两点是:(一)只容中国人二人参加,负与当地官厅接洽之义务,限期一年,到新疆后即须东返;(二)将来采集之历史文物,先送瑞典研究,俟中国有相当机关再送还。

  针对这项有损我国主权的协议,以北京大学考古学会为首的十几个在京的学术团体20余人在北大开会商讨对策杏彩体育,会上成立中国学术团体协会,发表“反对外人随意采取中国古物”之宣言。斯文赫定怕考察成泡影,便向学术团体协会谋求妥协,接着便是学术团体协会与斯文赫定长达一个半月的谈判。谈判内容紧紧围绕学术主权问题,学术团体协会的宗旨是:自己国土内的无穷科学艺术财富要自己发掘、自己保存和自己研究。同时,考虑到中国当时技术装备和经济实力严重不足,又缺乏大规模野外考察经验的情况下,与西方合作研究的重要性,谈判代表们审时度势、把握时机,以他们的睿智、博识、理性和务实态度,坚持国境内的考察必须中国人主办,行使主人翁之权,外国人只是参加,平等合作。经多次协商,议决了《中国学术团体协会为组织西北科学考察团事与瑞典国斯文赫定博士订定合作办法》十九条。主要内容是:(一)考察组织定名为中国西北科学考察团;(二)考察所得采集品绝不许擅自运出境外;(三)中外学者共同参加科学考察,互相促进文物保护意识,更加周密细致地工作;(四)考察团由中瑞双方各出团长一人。

  与斯文赫定谈判并最终订定合作办法,意味着我国的西域考察在学术主权上被践踏的时代由此结束,以后与外国人合作也有了遵循的准则。

  中国西北科学考察团组建时我国团员10人:团长徐炳昶是北京大学教务长、哲学教授;袁复礼是清华学校兼北京大学地质测量、地文学和经济地质学教授,后任考察团代理团长;团员黄文弼是北大研究所国学门考古学副教授;丁道衡是北大地质系古生物学助教;詹蕃勋来自水利委员会,研究大地测量和地图;龚元忠来自历史博物馆,为考察团照相员。又通过考试选拔了4名考察团气象生:崔鹤峰是北大土木工程系(后转北洋大学)毕业生;马叶谦、李宪之、刘衍淮分别是北大物理系三年级、二年级、一年级的学生。欧洲团员17人,主要有:瑞典人、团长斯文赫定;瑞典人、队长拉尔生(Larson),指挥旅行中一切事宜;丹麦人、副队长哈士纶(Haslund),研究人类学;德国人、气象主任郝德(Dr. Haude)等。团员们各有明确的职责和研究领域:地质学、地磁学、测量学、人类学、考古学、民俗学、天文观测、气象观测有的作为考察团的医生、会计、翻译、摄影师、电影员等。合作办法中规定的考察时间是两年,实际回来时间由各人任务完成的情况而定。1929年以后又增加新成员,中方有:地球物理学家陈宗器、植物学家郝景盛和刘慎谔、气象助理徐近之和胡振铎。因考察目的和内容完全不为汉莎公司开辟航线,到新疆后德国团员多归国,气象主任郝德是最后一个离开的。

  中国西北科学考察团从西直门乘火车出发,到了包头就是铁路的终点,以后就骑骆驼或徒步向西进发。考察团冒着各种恶劣天气:狂风、暴雪、冰雹,沙尘暴肆虐时,飞沙走石,天昏地暗;团员们风餐露宿,忍着饥饿、干渴、-40℃的严寒和40℃的酷热,行进在人迹罕至、白骨引路的荒漠,足迹遍及蒙古、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北境约460万平方公里区域内的高山、盆地、沙漠、丘陵、草原、河道、湖泊。

  当时的社会不稳定,各派势力割据,兵匪出没,行进途中要防止意外。麻烦的还有:考察团被所到之处的官府误认为是中外拼凑的一团兵力。在甘肃被疑为是北京奉天势力张作霖派去攻打甘肃的,先遣团员被拘捕,关了好几个月;在新疆被疑为是冯玉祥派去破坏新疆秩序的,官府集结数千兵力,耗资百万多两银子,屯兵边境,严阵以待。后见“一团兵力”不过是三十来个风尘仆仆的文弱书生,才消除疑团,但内心对知识分子不在家寒窗苦读而跑到沙漠来研究学问,觉得不可思议,不相信考察团无企图。当时政界按照老习惯不取缔入境的异国人,而对本国人的科学考察却疑窦丛生,严加防范。争取到新疆当局逐渐理解和支持考察工作,团员们正紧张投入、成果频出之时,1928年7月7日新疆发生了,原省长杨增新遇刺身亡,新上任的省长金树仁对考察百般刁难,各方面设置障碍:事无巨细都需经他批准,对考察计划朝允夕改、出尔反尔;对新添的仪器入境或采集品东运都要开箱检查;又派地方政府严密监视考察团的行动;又向南京中央政府诬告考察团“与外国人秘订合同”、“暗绘地图探察要塞”、“翻尸倒骨、惨无人道”致使考察团代理团长袁复礼消耗自己野外考察的精力和时间,以极大的耐心、用委婉的语言,与新疆省和县的官员反复交涉、接洽、疏通,以保证全团工作的顺利进行,保证考察团任务的完成。

  中华民族经历丧权、辱国、受歧视长达半个多世纪。当时公认为世界上研究中国地理的权威、斯文赫定在柏林大学的老师李希霍芬(F.Von Richthofen)曾写过一部讲中国地质的巨著《中国》(1877年),该书的序言中说:“中国的知识分子是迟钝的,对快速发展的社会是持续的阻碍步行在他们的眼里是低贱的,地质学家的工作更有损于人类的尊严。”外国人从骨子里看不起中国人,这个习惯不会因订了个平等协议就会改变。在订定协议时斯文赫定作了重大让步,但心存侥幸,在笔记里写着“野外艰苦严酷的生活将自动证实谁是真正的主人”。考察团出发时,欧洲有外交家预言:“中国人哪里知道大沙漠是什么,他们将来走出包头不远就会全体转回北京。”如果应了这个预言,如果中国人的弱点让外国人达到排挤的目的,那中国西北科学考察团就变成洋人独霸的“远征队”了。

  订立中外平等互利的合作办法只迈出了第一步,纸上的条文能否实现要看行动。开始西行时,外国团员处处看不起中国人,时时有污辱性的言词刺痛中国团员的心。于是几个年轻的中国团员聚在一起,回忆出发前领导及师长的教导和鼓励,决心要振作起来,要奋斗,处处要比欧洲人做得好,要为中国人争气。本着这种精神一直做下去,吃苦在先、埋头苦干,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奋斗,全体中国人的成绩都非常好,外国团员的傲气被打下去了,并普遍称赞中国人的工作精神和学习热情,佩服中国人的记忆力。中方团长徐炳昶教授学识渊博,具有高深的哲理修养;代理团长袁复礼教授目光敏锐、工作精细、奋发有为,又有丰富的野外工作经验,两位团长博得全体中外团员的称颂和敬佩。斯文赫定在他的笔记、专著中多次赞扬中国人:“中国人素质优良”,“我抱着同情与感谢,愿终生记着他们(中国学者)中的每一个人”。气象主任郝德是典型的德国人,工作认真、一丝不苟,对别人也要求严格,他率领中国和德国的观测员在多处建立气象站。嘲笑、讽刺、挖苦中国人的话数他说得多,但到后来,他却不断批评德国团员,经常表扬中国团员,德国观测员自己也承认不如中国人工作得好。丹麦副队长哈士纶大事小事都找中国人商量,连给家里发一封电报,还拿着电报稿要李宪之给他检查有没有错误,并对旁边的人说:“我们常疏忽、粗心,中国人仔细。”

在线客服
联系方式

热线电话

18786609287

上班时间

周一到周五

公司电话

二维码
线